编号
zgly0001567063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花江喀斯特石漠化区不同经济型植物的土壤蓄水特征
作者单位
贵州大学林学院
母体文献
水土保持研究
年卷期
2017年01期
年份
2017
分类号
S152.7
关键词
花江
生态经济型植物
土壤结构特性
土壤持水性能
总蓄水量
文摘内容
选择贵州省花江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区分布广泛的几种典型生态经济型种植模式花椒、金银花、砂仁、火龙果、构树、花椒金银花混交林为研究对象,以荒草地为对照,对各植物的土壤物理性质和蓄水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容重的浮动范围为1.09~1.40g/cm3,并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孔隙度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上层土壤的蓄水性能和通透性能优于下层。(2)与荒草地相比,构树、火龙果、花椒金银花混交林、花椒、金银花的土壤容重和孔隙度状况都优于荒草地,只有砂仁比荒草地差。(3)从土壤含水量和0—30m总蓄水量来看,混交林土壤含水量最大(37.69%),分别比金银花、火龙果、构树、花椒、荒草地、砂仁高3.18%,4.33%,4.83%,7.49%,10.15%,13.18%;总蓄水量表现为花椒金银花混交林(1 769.54t/hm~2)>火龙果(1 732.94t/hm~2)>构树(1 722.14t/hm~2)>花椒(1 698.43t/hm~2)>金银花(1 655.58t/hm~2)>荒草地(1 640.79t/hm~2)>砂仁(1 428.75t/hm~2)。(4)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容重和毛管孔隙度与最大持水率及毛管持水率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931,0.897,-0.915,0.890。因此,在花江喀斯特石漠化植被恢复过程中应优先考虑以花椒金银花为代表的混交林与火龙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