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0303709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甘肃水土流失区防护效益森林覆盖率研究
学科分类
220.1040;森林土壤学
作者单位
甘肃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03,23(6)
页码
1125-1137
年份
2003
分类号
S157.1
S718.55
关键词
水土流失
森林水文
土壤总孔隙度
最佳防护效益
森林覆盖率
文摘内容
以甘肃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及内陆河源头地区的祁连山地等三大流域为对象, 就水土流失区最佳防护效益森林覆盖率进行了研究。指出: (1)甘肃的这三大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表现为水力侵蚀形成的水土流失。一日或一次性大暴雨至特大暴雨过程是造成土壤侵蚀的主要原动力。这种侵蚀力的强度受平均雨强的大小、林地面积多少、林分类型的空间分布格局等因素影响。(2)土壤的总孔隙度是承载降水的主要蓄水库; 土壤的总孔隙度决定了暴雨降水量下渗和形成地表径流的比重, 因而也间接地决定了暴雨对土壤的侵蚀强度; 土壤的总孔隙度又受土壤表面生长的植被类型及其覆盖度、内涵质量、空间分布格局等影响。林地是各种植被类型的地类中对这种侵蚀的抵抗力最优的地类之一。(3)林地具有明显阻滞地表径流的作用。若一个流域或更大范围内的森林类型、层次、结构、长势等森林内涵质量、分布格局均处于最优状态, 则森林的面积或森林覆盖率将发挥出最佳防护效益, 此时的森林覆盖率称为最佳防护效益森林覆盖率。(4)生态环境对森林防护能力的影响是通过不同森林防护类型能力的差异反映出来的。(5)应用降水量与土壤饱和蓄水量之间水量平衡原理, 进行最佳防护效益森林覆盖率的计算。土壤饱和蓄水量可用土壤的总孔隙度来代替。设需求的森林覆盖率为F(%), 一日最大降水量为P(mm), 计算土壤厚度为T(mm), 土壤孔隙度为Pf(%), 则F-[P÷(T×Pt)]×100%。用这种方法能快速准确地为制定生态环境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