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高寒草甸黄帚橐吾种群根际/非根际土壤可培养微生物群落特征



编号 zgly000173345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高寒草甸黄帚橐吾种群根际/非根际土壤可培养微生物群落特征

作者 刘旻霞  李博文  孙瑞弟  张娅娅  宋佳颖  张国娟  徐璐  穆若兰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21,41(12)

页码 4853-4863

年份 2021 

分类号 S154.3 

关键词 高寒草甸  海拔梯度  黄帚橐吾  根际/非根际土壤  可培养微生物 

文摘内容 黄帚橐吾(Ligularia virgaurea)是高寒草甸常见的毒杂草,被认为是指示一个地区草地植被退化的重要物种,研究其根际/非根际土壤微生物在不同海拔梯度上的群落特征具有重要意义。以甘南州高寒草甸不同海拔梯度黄帚橐吾根际/非根际土壤可培养微生物为研究对象,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和最大可能数法(MPN)测定了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及土壤理化因子的变化。结果表明:细菌在微生物总数中占比最大,根际微生物数量随海拔升高呈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非根际则表现为递增的趋势,微生物功能群在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均逐渐增加;根际土壤的微生物和功能群数量均高于非根际土壤。RDA分析发现,土壤温度、有机碳、电导率、pH、全氮、全磷、速效氮及脲酶对根际/非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功能群变化影响较大。通径分析可知:根际土壤中,细菌和真菌受速效氮和有机碳影响较大,放线菌主要受土壤温度和电导率的影响;根际土壤固氮菌和氨化细菌决策系数速效氮>有机碳>全氮;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硝化细菌的影响因子各不相同,根际土壤决策系数最大和最小分别为全磷和全氮,非根际则是pH和脲酶。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