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荒漠河岸植被的受损过程与受损机理分析



编号 zgly0001586477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荒漠河岸植被的受损过程与受损机理分析

作者 刘加珍  陈亚宁  李卫红  陈永金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11  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山东聊城252059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100049  乌鲁木齐830011 

母体文献 地理学报 

年卷期 2006年09期

年份 2006 

分类号 X171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植被盖度  群落类型与结构  受损过程  受损机理  塔里木河 

文摘内容 以塔里木河多年平均地下水位数据为依据,将地下水位划分为6个环境梯度,各梯度上6次重复采集植被样地数据。从物种多样性、植被盖度与群落类型等几方面分析了植被的受损过程,以及导致此过程的受损机理。结果表明:(1)草本植物丰富度受损发生在地下水埋深大于4 m,而木本植物丰富度受损发生在地下水埋深大于8 m。(2)植被盖度减少始于草本植物盖度受损,与群落多样性受损的临界地下水位相同,发生在地下水埋深大于4 m;在地下水埋深大于6 m之后,植被盖度不断减少则是由木本植物盖度的减少所引起。(3)群落类型受损体现在芦苇群落和胡杨林群落的结构与类型变化上,芦苇群落的衰退演变出现了优势种的更替,而胡杨林群落中优势种的优势地位没有变化。(4)此受损过程是由荒漠河岸生态系统脆弱的生态基质和外界干扰共同作用的结果,起因于人口的增加、需求的增长。植被退化是人类干扰作用于植被赖以生存的环境主导因子所致。在生态受损过程中,植物功能型差异与所承受的干扰强度差异对植被退化的程度有一定影响。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