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黄土高原半湿润丘陵区林下植物群落数量特征研究



编号 zgly0001347507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黄土高原半湿润丘陵区林下植物群落数量特征研究

作者 刘增文  刘卓玛姐  段而军  冯顺煜 

作者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母体文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 2008年10期

年份 2008 

分类号 Q948.157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半湿润丘陵区  林下植物群落  物种多样性 

文摘内容 【目的】了解黄土高原半湿润丘陵区不同森林类型林下植物群落的现状,为该区森林植被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标准地+样方法,对黄土高原中部半湿润黄土丘陵区(延安)的林下植物群落进行调查,统计并计算林下植物群落的生活型谱、盖度、优势度及物种多样性。【结果】(1)小叶杨、白桦、油松、油松+小叶杨、油松+白桦林地林下植物生活型谱均以高位芽植物种占绝对优势,白榆、刺槐、沙棘、茶条槭和侧柏林地则以非高位芽植物为主。(2)林下植物(灌木层+草本层)的总盖度大小顺序为小叶杨林、刺槐林(22.22%~22.65%)>油松+小叶杨林、白桦林、白榆林(9.78%~14.11%)>侧柏林、沙棘林、茶条槭林、油松+白桦林(3.72%~5.20%)>油松林(2.38%)。(3)林下灌木层优势植物种类因地而异,并以苦糖果(Lonicera standishii)、牛奶子(Elaeagnus umbellate)、杠柳(Periploca sepium)和白刺花(Sophora davidii)最为常见;林下草本层优势植物种类以羊胡子草(Carex riges-cens)占绝对优势,其次有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胡枝子(Lespedeza formosa)、野棉花(Urena lobata)和蒿类植物(Aremisia)。(4)林下植物(灌木层+草本层)总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大小顺序为小叶杨林(7.29)>刺槐林、白桦林、油松林(6.03~6.61)>侧柏林、油松+小叶杨林(5.72~5.90)>茶条槭林、天然草地、油松+白桦林(4.44~4.85)>白榆林、沙棘林(3.49~3.50)。【结论】该区林下植物群落盖度及其物种多样性普遍不高,多数阔叶乔木树种林下植物群落要比针叶树种和灌木林丰富,所以在针叶林中积极引进阔叶树种形成混交林,是增加林下植物盖度及其多样性、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