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0285017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缬沙坦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
作者单位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
伊春市带岭林业局职工医院内科
母体文献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年卷期
2002,16(6)
页码
447-449
年份
2002
分类号
R542.22
R972
关键词
缬沙坦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急性心肌梗死
QT间期离散度
文摘内容
通过研究缬沙坦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QT间期离散度(QTd)的影响, 探讨缬沙坦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将34例AMI患者随机分成缬沙坦+基础治疗组(治疗组, A组, 17例)和基础治疗组(对照组, B组, 17例), 另设正常人20例作对照组(正常对照组, C组), 在服药前, 服药后3, 7天分别测量QTd及校正的QTd(QTcd),并观察服药前及服药3天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 AMI患者的QTd及QTcd较正常人明显延长(75.9±11.9vs32.7±12.6ms,85.5±12.8vs36.5±13.2ms,P均<0.01); AMI患者中发生室性心律失常者(19例)的QTd及QTcd则较非室性心律失常者(15例)明显增加(81.1±11.1vs69.3±9.6ms,92.0±10.5vs73.6±18.9ms,P均<0.01); 服药7天后A组和B组的QTd及QTcd均明显减法, 但A组比B组减少的更为显著(41.5±11.1vs57.9±10.8ms,46.9±12.3vs65.5±12.5ms, P均<0.01); 服药3天后A组的QTd及QTcd较服药前也有明显的减少; 服药3天后A组中发生室性心律失常者(2例)明显减少, 与治疗前(10例)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AMI患者早期QTd及QTcd较正常人增大, 并且伴有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QTd及QTcd增大更为显著。AMI患者早期服用缬沙坦可降低QTd及QTcd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改善AMI患者早期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