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樟树幼苗机械损伤叶片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编号 zgly0001433781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樟树幼苗机械损伤叶片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作者 周帅  林富平  王玉魁  沈应柏  张汝民  高荣孚  高岩 

作者单位 浙江农林大学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国家林业局竹子研究中心  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母体文献 植物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12年07期

年份 2012 

分类号 S792.23 

关键词 醛类化合物  叶绿素荧光  樟树  机械损伤  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TDS-GC-MS) 

文摘内容 为探讨植物在机械损伤后C6–C10醛类化合物的释放机理, 及C6–C10醛类化合物对叶片光系统II (PSII)的影响, 以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为材料, 采用动态顶空气体循环法和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TDS-GC-MS), 对樟树幼苗叶片损伤后释放的C6–C10醛类化合物进行采集与分析, 并同步测定了脂氧合酶活性和损伤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 樟树幼苗叶片损伤后, 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中己醛、庚醛、辛醛、壬醛和癸醛的释放量比损伤前分别增加了2.47、0.99、1.34、0.91和28.38倍(p < 0.01); 同时新增4种醛类化合物, 分别是: 2-己烯醛、2,4-己二烯醛、(E)-2-辛烯醛和(E)-2-壬烯醛。脂氧合酶活性比损伤前增加1.2倍(p < 0.01)。PSII单位反应中心复合体吸收的能量和被核心捕获的能量分别比损伤前下降12.8%和9.8% (p < 0.01)。单位面积反应中心的数量、电子传递量子产额、捕获激子能导致电子传递效率和叶片性能指数分别比损伤前增加23.3%、24.4%、22.6%和82.7% (p < 0.01)。损伤24 h后, 醛类化合物的种类、释放量、脂氧合酶活性及叶片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基本恢复到损伤前水平。说明机械损伤使PSII供体侧受损、脂氧合酶活性升高, 致使C6–C10醛类化合物大量释放, 樟树幼苗通过增加单位面积反应中心的数量来提高光合效率应对胁迫。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