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青藏高原高寒草原区工程迹地面积对其恢复过程中土壤水分和养分含量变化的影响



编号 zgly0001617245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青藏高原高寒草原区工程迹地面积对其恢复过程中土壤水分和养分含量变化的影响

作者 刘彤  毛亮  庞晓攀  金少红  张静  郭正刚 

作者单位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草业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兰州大学) 

母体文献 草业科学 

年卷期 2017年11期

年份 2017 

分类号 S812 

关键词 工程迹地面积  土壤含水量  土壤有机质  土壤养分含量  高寒草原 

文摘内容 工程迹地面积严重影响着青藏高原受损天然草原的恢复程度。本研究测定了历经18年恢复期的不同面积的工程迹地(55、156、254、583m~2)的土壤水分、有机质和养分含量,以工程迹地附近的青藏苔草(Carex moorcroftii)+紫花针茅(Stipapurpurea)天然草原作为对照,揭示工程迹地面积对土壤持水力、养分潜力和养分供给能力恢复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工程迹地面积小于254m~2时,0-20cm土层土壤含水量与天然草原土壤差异不显著(P>0.05),但当其增至583m~2时,土壤含水量却显著低于天然草原(P<0.05);工程迹地面积小于254m~2时,0-10cm土层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天然草原,10-20cm土层有机质含量却显著低于天然草原,但它们均显著高于工程迹地面积为583m~2时的土壤有机质含量(P<0.05);工程迹地为55m~2时,其土壤全氮含量和天然草原差异不显著(P>0.05),但当迹地面积大于156m~2时,土壤全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显著低于天然草原(P<0.05),且随工程迹地面积增加,降低幅度逐渐增加;0-10cm土层全磷含量随工程迹地面积增加先增加后降低(P<0.05),在156和254m~2时较高;土壤速效磷含量却先降低后增加,在156和254m~2时较低。土壤全钾和速效钾含量随工程迹地面积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均以254m~2时最大,当工程迹地面积大于254m~2时,土壤全钾和速效钾含量低于天然草原,当其小于254m~2时土壤全钾和速效钾含量高于天然草原。土壤含水量、养分潜质和养分含量对工程迹地面积响应的结果表明,工程迹地面积小于254m~2时土壤持水量、养分潜力和养分供给力基本得到恢复。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