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0794767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外源无机氮素形态对土壤氨基糖动态的影响
学科分类
220.1040;森林土壤学
作者
李响
何红波
张威
吕慧捷
张旭东
郑立臣
田福林
李红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森林与土壤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母体文献
应用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12,23(5)
页码
1153-1158
年份
2012
分类号
S154.3
关键词
无机氮
同位素
氨基糖
微生物过程
土壤
文摘内容
微生物生长对底物的可利用性存在不同的响应, 外源氮素的形态可以显著影响微生物代谢过程, 而土壤氨基糖作为微生物细胞壁残留物, 其形成、分解和周转特征与外源碳氮供给密切相关, 对土壤氨基糖的研究与同位素标记技术相结合, 可以进一步反映微生物对底物的利用特征.本文以葡萄糖及巧N标记的NH4^+和NO3^+为底物,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机技术, 通过测定氨基糖中同位素富集比例, 跟踪新形成(标记)和原有(非标记)的土壤氨基糖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在培养过程中, ^15N标记的氨基糖含量显著增加, NH4^+向氨基糖的转化显著高于NO3^-, 反映出微生物对NH4^+的选择性利用.土壤中原有的氨基糖也发生了不同变化.其中, 非标记氨基葡萄糖在NH4^+为底物时, 其含量有所增加, 但在NO3^-为底物时含量逐渐下降; 非标记胞壁酸含量在2个处理中均不断下降, 尤其以NO3^-为底物时更为显著; 非标记氨基半乳糖含量的增减幅度均小于20%.这种特异性变化表明, 不同来源的微生物细胞壁残留物对土壤氮素周转和稳定的作用不同, 真菌细胞壁残留物易于在土壤中积累, 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稳定, 而细菌细胞壁残留物容易分解, 在土壤有机质周转过程中起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