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黄淮海平原农业景观非农生境植物功能群特征分析



编号 zgly0001679644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黄淮海平原农业景观非农生境植物功能群特征分析

作者 卢训令  刘俊玲  汤茜  梁国付  丁圣彦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黄河中下游数字地理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河南大学河南省大气污染综合防治与生态安全重点实验室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19年18期

年份 2019 

分类号 Q948 

关键词 植物功能群  生活型  子叶数量  常见种  偶见种  农业景观 

文摘内容 植物功能群的划分有助于对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服务的理解与认知,为更好的了解农业景观中残存的各非农生境在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服务中的地位和作用。在黄淮海平原典型区域布点,对区内主要非农生境(林地、树篱、田间道路、沟渠)中的植物群落进行调查,并基于植物功能群分类结果探讨了其特征和在生态系统服务上的贡献。结果显示:(1)从物种数量来看,双子叶植物占绝对优势,单子叶植物在各生境中均较少,但却具有较高的群落地位,一年生和多年生植物物种丰富度及重要值基本一致;(2)从生境类别来看,田间道路和树篱等生境中一年生和单子叶植物更具有优势,随着人类扰动强度的减弱,在林地和沟渠生境中,开始有大量的多年生物种出现,尽管这些物种多为偶见种。(3)常见种多为一年生双子叶植物,种类不多,但群落地位极高,而偶见种中存在大量的多年生双子叶物种。深入分析认为,在黄淮海平原农业景观中,总体上各非农生境均处于群落演替早期,以一年生和单子叶植物功能群构成了群落主体,群落结构简单,优势种群明显,随着干扰强度的相对降低,林地与沟渠生境中的多年生和双子叶物种大量出现,偶见种增加,优势种地位下降。从物种多样性保护与生态系统服务提供综合考虑的角度看,尽管这些非农生境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所能发挥的作用还很有限,未来仍需进一步减弱人类活动对非农生境的干扰,从而进一步提高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的总体水平。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