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029331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在控制条件下对不同稻种日长和温度反应发育特性的研究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发育生理组
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发育生理组
母体文献
植物生理学报
年卷期
1978年02期
年份
1978
关键词
早稻品种
发育特性
温度反应
中稻品种
日长
生态条件
中粳
栽培稻
人工气候室
感温性
文摘内容
本试验对153个不同栽培稻种在人工气候室的不同温度(20℃,25℃,30℃每日光长均为10小时),不同光照长度(每日10,12,13,14,18小时,温度均为25℃)控制条件下,观察了各品种抽穗结实等情况表明:品种间感光性有明显差异;早稻感光性大都较弱或中等,其中早籼大部分在长光下抽穗反早,属长日性;早粳一般在长光照下延迟抽穗;中稻感光性有弱、中、强三类,品种间差异大,个别品种在12~14小时抽穗快,属中间性;晚稻感光性大都较强,少数中等,最适光长为10~12小时。感温性同样有明显差异,早稻有中、强;中稻有弱、中、强三类,差异大;晚稻仅有中、强二类。早、中、晚稻的大部分品种最适温度均为25℃,少数南方品种及早、中稻为30℃。基本营养生长性在早稻品种内大部为弱及中,个别较强;中稻、晚稻也均有弱、中、强三类。全部供试品种的光,温反应类型共有20种。试验中还考查了81个品种在20℃、25℃下的结实情况,37个品种在30℃下的结实情况,有的品种较耐低温,有的较耐高温。作者还讨论了品种的光、温反应类型问题并指出新的类型将会继续随着科学的发展与生产的需要不断发现或创造出来。对籼,粳稻发育特性的区别及其形成与各该品种原产地的生态条件有不可分割的关系问题,指出原产南方的短日性水稻经过长期驯化、选育除了短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