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采用PCR-RFLP技术在不同水平上鉴定大豆根瘤菌(英文)



编号 zgly0001631228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采用PCR-RFLP技术在不同水平上鉴定大豆根瘤菌(英文)

作者 张学贤  M.木论贝格  李德安  周俊初  李阜棣 

作者单位 华中农业大学微生物系!武汉  430070  DepartmentofMicrobiology  WageningenAgriculturalUniversity  Wageningen  TheNetherlands  WageningenAgriculturalUniversity!Wageningen  华中农业大学微生物系! 

母体文献 生物多样性 

年卷期 1999年04期

年份 1999 

分类号 Q503 

关键词 大豆  根瘤菌  遗传多样性  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 

文摘内容 采用16SrRNA基因PCR扩增与限制性酶切片段多态性分析(RFLP)技术对选自弗氏中华根瘤菌(S.fredii)、大豆慢生根瘤菌(B.japonicum)和埃氏慢生根瘤菌(B.elkanii)的19株代表菌进行了比较分析,根据用3种限制性内切酶的RFLP分析结果,可将供试菌株分为S.fredii,B.japonicum,B.elkaniiⅡ和B.elkaniiⅡa等4种基因型。各类菌株之间没有交叉,因此本研究采用的PCR-RFLP技术不失为一种快速鉴别大豆根瘤菌的新方法。采用本技术已将分离自中国的22株快生菌和19株慢生菌分别鉴定为S.fredii和B.japonicum。对供试参比菌株和野生型菌株进行的16S~23S基因间隔DNA(IGS)的PCR-RFLP分析结果表明:S.frediii和B.japonicum菌株的IGS长度不同,所有供试S.fredii菌株的IGS为2.1kb,而供试B.japonicum菌株则为2.0kb。依据RFLP的差异,可将来自中国两个不同地区的S.fredii株区分为2个基因型,而来自中国东北黑龙江地区的19株B.japonicum菌株则可分为11个基因型。对上述野生型菌株还进行了REP-PCR和ERIC-PCR分析并确定其具有菌株水平的特异性。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