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温度对家蚕缩蚕突变表型产生的影响及cot基因的初步定位



编号 zgly0001478153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温度对家蚕缩蚕突变表型产生的影响及cot基因的初步定位

作者 聂红毅  刘春  黄小凤  周梦婷  张银霞  夏庆友 

作者单位 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农业部蚕桑学重点开放实验室  西南大学生物技术学院 

母体文献 蚕业科学 

年卷期 2014年02期

年份 2014 

分类号 S881.2 

关键词 家蚕  缩蚕突变  温度  定位  SNP标记 

文摘内容 缩蚕(cot)是家蚕的行为突变体之一,其表型由单基因控制,呈隐性遗传。在室温下对缩蚕突变体幼虫的体表反复摩擦,蚕体出现微弱的收缩,但摩擦停止即恢复正常;将缩蚕突变体幼虫置于温度>30℃的环境5 min以上,可呈现明显的缩蚕表型性状,表明缩蚕突变体对温度极为敏感。进一步分析基因型为cot/cot、cot/+的家蚕5龄幼虫对温度的敏感程度:cot/cot基因型家蚕经30℃以上高温刺激5 min即产生明显的缩蚕表型性状;cot/+基因型家蚕经45℃高温刺激10 min可出现微弱的缩蚕表型性状;正常型(+/+)品种大造即便经48℃高温刺激10 min也未见异常表型。因此,通过温度处理可以鉴别cot/cot和cot/+的基因型个体。以cot/cot(♀)×+/+(♂)获得F1,cot/cot(♀)×F1(♂)得到BC1M群体,分别以通过高温处理判别的正常型和突变型个体作为定位群体。首先利用8个SNP标记和96个BC1M代个体构建低密度连锁图谱,cot突变基因位于15号染色体标记1503416.41510027.2区域内,遗传距离为10.8 cM。再利用17个SNP标记和1 115个BC1M代个体构建高密度连锁图谱,初步将cot突变基因锁定在nscaf28881268334和nscaf28881000396之间268 kb的区域内,其间有10个候选基因,功能注释其中有5个基因都与神经信号的传递有关。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