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内蒙古半干旱地区沙质过牧草地的沙漠化过程



编号 zgly0000270468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内蒙古半干旱地区沙质过牧草地的沙漠化过程

学科分类 220.1040;森林土壤学

作者 赵哈林  张铜会  大黑俊哉 

作者单位 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母体文献 干旱区研究;乌鲁木齐 

年卷期 2002, 19(4)

页码 1~6

年份 2002 

分类号 S714.73 

关键词 沙漠化  发展过程  半干旱区  内蒙古 

文摘内容 为了掌握我国北方半干旱地区沙质放牧草地的沙漠化过程, 在内蒙古东
部的科尔沁沙地进行了为期5年的放牧试验。结果表明, 在牧草利用率为70%
的过牧条件下, 草地植被盖度、高度、个体大小和根量急剧降低, 第5年分别
只有10.1%、1.0 cm、2.5 cm↑3/株和18.7 g/m↑2(0~30cm土层内), 是禁牧
区的12.0%、3.02%、0.86%和22.1%。同时, 家畜觅食活动增加, 对草地践踏
作用增强, 如第5年其单位面积的蹄印数和每只羊单位面积的蹄印数达到
36.4 n/m↑2和8.5n/m↑2, 分别是轻牧区的9.6倍和8.25倍, 土壤紧实度是禁
牧区的3.75倍。植被盖度、高度、根量和植物个体普遍降低, 家畜喜食植物
首先从草地中退出后, 草地开始出现小块裸斑, 随着过牧的继续, 这种裸斑
迅速增加和扩大, 使之相互连接成为大片裸地, 如试验当年过牧区裸斑数仅
为19个, 而且73.7%是≤2.5 m的裸斑, 到第3年裸斑数迅速增至358个, >2.5
m的裸斑比例从26.3%增加到31.3%, 裸地率由1.8%增加到35.8%, 第5年裸斑平
均长度由2.4 m增加到4.1 m, >2.6 m的裸斑比例增至45.7%, 裸地率达到了
51.6%。当地面出现裸斑后, 即使冬季不进行放牧, 在风力的作用下草地中的
裸地面积也会自然扩大, 如第5年秋季过牧区的裸地率为51.6%, 到第6年春季
自然扩展到71.6%。裸地出现以后, 冬春季在风力作用下地面迅速出现风蚀,
过牧区第3年70%的测点发生风蚀, 平均风蚀深度8.5 cm, 第5年90%的测点发
生风蚀, 平均风蚀深度25 cm, 最大风蚀深度90 cm, 地面呈现出凹凸不平的
风沙地貌。研究结果表明, 试验期间夏季放牧啃食对地表裸露的贡献率为
41.3%, 而冬春季节土壤风蚀对地表裸露的贡献率高达58.7%, 这说明在内蒙
古半干旱风沙区地表一旦裸露, 马上就会因风蚀而迅速扩大。表6参15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