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长江上游特有种长鳍吻鮈种群数量和资源利用评估



编号 zgly0001630313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长江上游特有种长鳍吻鮈种群数量和资源利用评估

作者 熊飞  刘红艳  段辛斌  刘绍平  陈大庆 

作者单位 江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母体文献 生物多样性 

年卷期 2016年03期

年份 2016 

分类号 Q958.8 

关键词 种群参数  生长  死亡  种群数量  资源评估  长鳍吻鮈 

文摘内容 长鳍吻鮈(Rhinogobio ventralis)为长江上游特有种,由于过度捕捞和大坝建设,其种群生存受到极大威胁。为了解三峡工程蓄水后、金沙江一期工程蓄水前该物种的种群动态,作者利用2007–2009年长江上游江津和宜宾江段调查获取的体长频率数据,评估了其生长和死亡参数、种群数量及资源利用情况。结果表明,长江上游长鳍吻鮈渔获群体体长范围为52–250 mm,体重范围为2.7–307.2 g,平均体长为150.8±40.7 mm,平均体重为72.3±49.7g。江津江段长鳍吻鮈平均体长(168.6±29.5 mm)显著大于宜宾江段(125.6±41.2 mm)。长鳍吻鮈体长–体重关系为:W=6.06×10–6L3.20(R2=0.98,P<0.01,n=436)。由体长频率法拟合出渐近体长(L∞)为338 mm,生长系数(k)为0.24/yr。由Pauly公式、Gunderson和Dygert公式、Jensen公式等3种方法估算出其平均自然死亡系数为0.43。由长度转渔获物曲线估算出江津和宜宾江段长鳍吻鮈的总死亡系数分别为2.26和2.09。江津和宜宾江段长鳍吻鮈资源开发率分别为0.81和0.79,已超过由Beverton-Holt动态综合模型估算出的最大开发率0.57和0.62。由体长实际种群分析估算出2007、2008和2009年江津江段长鳍吻鮈种群数量分别为68,247、67,432和176,266尾,平均为103,982尾;宜宾江段种群数量分别为22,953尾、46,340尾和34,021尾,平均为34,438尾,表明江津江段种群数量高于宜宾江段。长鳍吻鮈资源已被过度开发,建议加强种群动态监测,延长禁渔期及开展栖息地修复等措施保护这一特有物种。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