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0469731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脑白质疏松的研究进展
学科分类
220.1040;森林土壤学
作者
陈光辉
作者单位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内科
母体文献
中华脑血管病论坛
年卷期
2006,4(2)
页码
123-126
年份
2006
分类号
S152.5
关键词
matter
CT扫描
发病机制
MRI
影像学
老年人
信号
密度
文摘内容
1987年, Hachinski应用脑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 LA)来描述深穿支动脉分布区脑室周围或大脑深部白质(半卵圆中心)CT扫描呈低密度或MRI T2加权像呈高信号改变的非梗死性白质异常。在其他的文献中, 这种神经影像学改变也被称作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y, WMH)或白质损伤(white matter lesion, WML)。在广义上, 这一术语可能囊括了更多的各种病因和不同发病机制的白质脑病。近20年来, 针对老年人LA的研究越来越多地集中在或倾向于它与缺血的关系上, 试图将其作为一种独立的临床现象进行更深入的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