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27个柳树无性系对镉的吸收分配特性



编号 zgly000156579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27个柳树无性系对镉的吸收分配特性

作者 张晓丽  翟飞飞  李伟  刘俊祥  钱永强  韩蕾  孙振元 

作者单位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 

母体文献 林业科学 

年卷期 2017年04期

年份 2017 

分类号 S718.51+6 

关键词 柳树  Cd  地上部  地下部  根  枝条  叶片  树皮  富集 

文摘内容 【目的】研究27个柳树无性系的根、插穗树皮、枝条和叶片对Cd2+的吸收分配特性,获得地上部和地下部富集Cd浓度最大的无性系,为Cd污染地的植物修复提供理论参考,为进一步研究柳属植物对Cd2+的解毒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以具有优良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的27个柳树无性系为研究对象,在水培条件下,40 mg·L-1Cd2+胁迫6天,分别取根、枝条、叶片和插穗树皮样品,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不同部位的Cd浓度,并计算地上部插穗树皮、枝条和叶片对Cd向地上部转运的贡献率。【结果】27个柳树无性系Cd2+主要富集在根中,很少向地上部转移,根Cd浓度为1 106.084 261.46 mg·kg-1,无性系柳Q2根中Cd浓度仅为蒿柳的25.96%,地上部Cd浓度为38.29207.87 mg·kg-1,柳D31地上部Cd浓度仅为柳SH31的18.42%;柳SH31叶片、枝条和树皮中Cd浓度均高于其他柳树无性系,分别为177.17、506.85和263.04 mg·kg-1;27个柳树无性系对Cd的转运系数均较小,最小的柳2465为0.016,最大的柳SH31也仅为0.199;叶片、枝条和树皮对Cd向地上部转运的贡献率不同,柳Q43和柳SH18的枝条对Cd转运的贡献率最大,分别为56.3%和57.2%,其他无性系树皮的贡献率最大,最大的柳23达到了88.5%,最小的柳Q43为28.6%,仅为柳23的32.3%。【结论】27个柳树无性系主要将吸收的Cd富集在根中,以较少向地上部转移;蒿柳根富集Cd浓度最大,主要将吸收的Cd固定在根中,以减少其对自身其他器官的伤害,同时降低土壤中有效Cd的浓度,减少其对其他植物的伤害;柳SH31地上部富集Cd浓度最大,可通过多次短轮伐并收集地上部达到减少土壤中Cd2+的目的。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