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日本鳗鲡精卵的超微结构以及受精过程观察



编号 zgly0000703882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日本鳗鲡精卵的超微结构以及受精过程观察

作者 张涛  柳凌  张洁明  郭峰 

作者单位 中国水广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母体文献 水生生物学报 

年卷期 2010,34(4)

页码 769-778

年份 2010 

分类号 Q959.499 

关键词 日本鳗鲡  精子  受精卵  受精过程  超微结构 

文摘内容 通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经人工催产获得的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精子、卵膜的超微结构以及受精过程进行了观察。实验观察到,除一般硬骨鱼类的精子特性外,日本鳗鲡精子有其独特的结构。精子头部为不规则的梨形,有背腹面之分。一个巨大的球形线粒体位于头部顶端。精子中段向后伸出一支根,支根位于袖套腔外精子的背侧,前端向精子头部线粒体方向延伸,支根的微管结构为"8+2"结构,并在精子入卵过程中起到切断鞭毛的作用。精子的尾部由鞭毛和鞭毛末端的结组成。鞭毛横切面呈圆形,无侧鳍,鞭毛微管结构为"9+0"结构。受精卵的整个表面密布着无规律延伸的脊、脊包围形成的窝和窝中的孔所组成的脊孔复合体,但无典型特征的受精孔。受精卵超薄切片观察发现,日本鳗鲡卵膜分为外层壳膜和内层卵黄膜。壳膜与卵黄膜间为卵周隙。壳膜只观察到放射带,未见透明带。放射带可分为三个亚层: 最外层为脊孔复合体的脊,中间层为皱纹层,最内层为致密的平滑层。脊孔复合体的孔横穿整个放射带,在放射带内层形成一个乳突状结构。日本鳗鲡的卵膜不仅具有保护卵子的作用,而且还参与了受精。实验还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日本鳗鲡精子的入卵过程。观察结果认为: 日本鳗鲡精子入卵过程可分为卵膜对精子的吸引、精子对卵膜的锚定、精核的进入和孔封闭等4个阶段。但由于研究只观察到受精过程中日本鳗鲡精子和卵膜的形态变化,因此对精子穿过卵膜的方式和特征等尚需做进一步的研究。整个受精过程为1min30s左右。此外,研究还探讨了日本鳗鲡精子结构的特殊性和受精过程的特殊性,为进一步突破日本鳗鲡人工育苗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