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广西地区葡萄黑痘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编号 zgly0001545068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广西地区葡萄黑痘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作者 潘凤英  蓝霞  黄羽  卢江 

作者单位 广西农业科学院广西作物遗传改良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  广西农业科学院葡萄与葡萄酒研究所 

母体文献 植物病理学报 

年卷期 2017年01期

年份 2017 

分类号 S436.631 

关键词 广西  葡萄  黑痘病  分离  鉴定 

文摘内容 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广西南宁、河池两地的葡萄黑痘病菌进行分离、纯化,分别得到37和31株分离菌。经菌落形态观察及r DNA ITS序列分析,南宁37株分离菌为同一菌株,河池31株分离菌为同一菌株,以NN和HC分别代表两地菌株,对它们进行形态学、致病性鉴定及r DNA ITS区域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两地菌株形态学与致病性存在较大差异,但都符合黑痘病菌生长形态。NN菌落为红棕色、近圆形,边缘光滑。菌落中心位置丘状凸起,表面有白色菌丝和透明粘稠的小液滴,周围边缘有较规则的褶皱。HC菌落呈浅橙色、近圆形,边缘光滑。菌落中心位置丘状凸起,表面有少量白色菌丝,无液滴,周围边缘有不规则褶皱隆起。人工接种葡萄后均能引起典型的黑痘病症状,NN致病性强于HC。使用r DNA ITS区域通用引物ITS1F/ITS4进行PCR扩增后,NN和HC分别得到1 124 bp和818 bp的片段。比对结果显示1 124 bp与Elsinoe ampelina(AY826763.1)序列覆盖率达92%,序列一致性达99%;818 bp与Elsinoe ampelina(AY826762.1)序列覆盖率达75%,序列一致性达99%。因此,NN和HC均是引起广西葡萄黑痘病的病原菌。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