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球孢白僵菌不同感染方式侵染棉铃虫幼虫的毒性比较及组织病理变化



编号 zgly0001410073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球孢白僵菌不同感染方式侵染棉铃虫幼虫的毒性比较及组织病理变化

作者 曹伟平  王刚  甄伟  王容燕  杜立新  宋健  王金耀  冯书亮 

作者单位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北省农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母体文献 昆虫学报 

年卷期 2011年04期

年份 2011 

分类号 S476.1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棉铃虫  侵染过程  组织病理  扫描电镜 

文摘内容 为明确球孢白僵菌在不同感染方式下对棉铃虫的侵染能力,采用饲喂法和浸渍法测定了球孢白僵菌HFW-05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bner)2龄幼虫的致病力,并通过组织切片显微技术、扫描电镜技术观察了球孢白僵菌HFW-05对棉铃虫的致病方式。结果表明:白僵菌HFW-05可通过消化道(饲喂法)成功侵染2龄棉铃虫,接种感染6d后的校正死亡率为75.8%。经由体表(浸渍法)接种白僵菌HFW-05的试虫,试验中体重的变化和取食量与对照相近(6d校正死亡率仅为17.3%,不能通过体表达到致病效果)。组织病理学变化表明:26±1℃条件下,HFW-05菌株对棉铃虫以消化道侵染为主,侵染后可导致寄主中肠微绒毛脱落严重,肠壁组织溶解并最终只剩余底膜;马氏管变形萎缩,边缘向外突出隆起,管径变大;脂肪体萎缩解体,结构松散;表皮下的细胞被菌丝侵染破坏。浸渍法接种的试虫,切片观察处理6d后试虫,体内未发现菌丝,肠壁组织正常完整。扫描电镜观察,浸渍法接种的分生孢子未能穿透棉铃虫表皮,而是贴于寄主表皮表面生长,在湿度合适的条件下,菌丝生长到一定时间后断裂成为芽生孢子。白僵菌HFW-05可经由消化道对棉铃虫达到较高的致病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外界环境对白僵菌侵染的不利影响,对今后应用白僵菌进行生物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