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176573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防治柿蒂虫
作者
耿菊
母体文献
安徽林业
年卷期
1997年03期
年份
1997
分类号
S436.6
关键词
柿蒂虫
夜间产卵
敌百虫
举肢蛾
老熟幼虫
前胸背板
防治作用
关键期
菊酯类
紫褐色
文摘内容
柿树落果,究其原因,大多是由柿蒂虫危害造成的,严重影响柿树的产量。柿蒂虫,属鳞翅目,举肢蛾科。成虫体长5─7毫米,翅展15~17毫米,全体呈紫褐色。后足长,静止时向体后上方伸举。幼虫体长10毫米左右,头部黄褐色,前胸背板及臀板褐褐色,胴部各节背面呈淡暗紫色,中后胸背面有“x”形皱纹。柿蒂虫一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树皮裂缝内或树干附近土中结茧越冬。5月上旬成虫开始羽化,夜间产卵于果梗和果蒂缝隙处,5─7天幼虫孵出,蛀入幼果危害,被害果由绿变红,由硬变软,最后干枯,但不脱落。第2代幼虫自8月上旬开始危害柿果,被害果提前变红、变软、脱落。这一茬损失较前一茬更大。防治柿蒂虫要抓住两个关键期,一是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