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52782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不同配置方式杨树超短轮伐人工林光合特性及生长差异
作者单位
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林业局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母体文献
林业科学
年卷期
2016年08期
年份
2016
分类号
S792.11
关键词
杨树
超短轮伐林
配置
生长
光合特性
文摘内容
【目的】探讨杨树超短轮伐经营中不同配置方式对产量的影响,建立优化株行距配置方式,以短时间内获得较大干物质量,为造纸、纤维板生产等提供大量的原材料,同时为高密度超短轮伐杨树生产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3种配置处理(行距×株距:处理1:120 cm×30 cm,处理2:40 cm×90 cm,处理3:60 cm×60 cm)条件下,对超短轮伐‘渤丰3号’杨林分微环境变化、光合特性、生长性状等差异进行研究。【结果】1)处理1的苗高和侧枝数量显著高于处理2,而单株叶面积、侧枝长度显著高于处理3和处理2;3种处理的‘渤丰3号’杨单位面积地上部分干物质量都超过3.00×104kg·hm-2,其中处理1的干物质量产量最高,达4.23×104kg·hm-2,较处理2和处理3分别显著高出24.41%和17.50%。2)林分内微环境受不同配置处理方式的影响,适当提高行距、减少株距,可提高林分内空气CO2浓度和冠层内空气温度(处理1>处理3>处理2),降低冠层内空气湿度(处理1<处理3<处理2)。3)不同配置处理的林分内微环境变化引起‘渤丰3号’杨的光合特性差异,3种处理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处理1的Pn日累积,量为165.66μmol·m-2d-1,显著高于处理2 7.03%。4)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配置处理的渤丰3号杨群体地上部分干物质量与株高、单株叶面积、PTL、单株光合日累积量呈显著相关或极显著(P<0.01)相关,苗高生长与胸径生长显著相关。【结论】合理调整高密度栽植的超短轮伐林株行距配置,能够改善林分内微环境,提高‘渤丰3号’杨的光合潜力,从而影响其生长,最终影响地上部分干物质量的积累。在轮伐期为2年时,处理1(120 cm×30 cm)配置下‘渤丰3号’杨能够获得最大的生物量,表明该配置方式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