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蚯蚓种群特征及其与土壤生物肥力的关系



编号 zgly0001434001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蚯蚓种群特征及其与土壤生物肥力的关系

作者 张宁  廖燕  孙福来  王冲  孙振钧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  广东中鉴认证有限公司  山东省滨州市农业局 

母体文献 土壤学报 

年卷期 2012年02期

年份 2012 

分类号 S154.5 

关键词 蚯蚓种群特征  土壤生物肥力  土壤生物学性质  盐碱地  土地利用方式 

文摘内容 采用样方法对华北平原(河北曲周)盐渍化改造区7种土地利用方式下的蚯蚓种群进行详细调查,并通过培养实验研究了蚯蚓种群特征对若干土壤生物学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7种土地利用调查样地中共存在蚯蚓有3个科,5个属,5个种,其中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占调查样地总个体数的60%以上,梯形流蚓(Aporrectodea trapezoides)和赤子爱胜蚓两个种在本地区广泛分布,样点出现频率分别为74%和44%,为该地区的优势种;(2)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蚯蚓种群密度及生物量变化趋势是:庭院菜地>直立免耕>清茬免耕>商品菜地>传统玉米地>果园>原貌地。其中庭院菜地蚯蚓种群的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达到272 Ind.m-2和68.04gm-2;(3)蚯蚓种群密度和物种数等种群特征与土壤基础呼吸强度、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成显著正相关(p<0.01),与土壤基础呼吸商成显著负相关(p<0.01);(4)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蚯蚓的种群密度、生物量等种群特征对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作用显著。蚯蚓生物量越大、种群越丰富的土壤有机质、氮、磷、钾等有效成分越高,反之则相反。室内培养实验表明,随着蚯蚓个体数量增加土壤原生动物总丰度、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也存在升高的趋势,与用土壤生物学特性指标及土壤化学特性指标评价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