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黄河三角洲滨海地区人类干扰活动用地动态遥感监测及分析



编号 zgly0001606163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黄河三角洲滨海地区人类干扰活动用地动态遥感监测及分析

作者 陈琳  任春颖  王宗明  张柏  宋开山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母体文献 湿地科学 

年卷期 2017年04期

年份 2017 

分类号 P237 

关键词 人类干扰活动  土地利用  动态  遥感监测  滨海地区  黄河三角洲 

文摘内容 以1976年、1985年、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15年的Landsat MSS/TM/OLI影像为数据源,结合地形图及野外验证点信息,采用面向对象的遥感影像分类方法,提取黄河三角洲滨海地区人类干扰活动用地信息;利用人类干扰活动用地类型转移矩阵、人类干扰强度指数和景观质心模型等方法,分析6个时期研究区不同人类干扰活动用地的变化速度、转移类型与强度及时空演变等特征,并探讨研究区主要人类干扰活动用地的环境影响。结果表明,1976~2015年期间,黄河三角洲滨海地区渔业与养殖业、盐业和居工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农业用地面积减少,天然生态用地和围而未用地面积减少且波动变化;生态用地和农业用地被大量侵占为渔业与养殖业、盐业及居工建设用地,面积减少的生态用地、农业用地和围而未利用地主要转变为强度系数较高的盐业和居工建设用地,导致研究区人类干扰强度显著增加;渔业与养殖业和居工建设用地的增长极位于东营市和垦利区,农业用地空间格局变化没有明显的消长极,盐业用地的增长极位于寿光市,生态用地的消长极位于垦利区,围而未用地的消长极位于垦利区和昌邑市;受输沙量与径流量等自然因素影响,黄河三角洲湿地萎缩,生态用地面积减少;在水产养殖、围海晒盐和建设用地面积持续扩大的人类活动影响下,研究区人类干扰强度显著增强。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