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南海中西部海域春季三种金枪鱼类的营养生态位比较



编号 zgly0001728824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南海中西部海域春季三种金枪鱼类的营养生态位比较

作者 银利强  孔业富  吴忠鑫  颜云榕  田涛  高东奎  杨军  吴英超 

作者单位 大连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设施渔业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 

母体文献 生态学杂志 

年卷期 2020,39(12)

页码 4121-4130

年份 2020 

分类号 TS2 

关键词 鲔  鲣  黄鳍金枪鱼  个体发育的食性转换  标准椭圆面积 

文摘内容 以2018年春季于南海中西部渔场作业的灯光罩网渔业生产船采集的33尾鲔(Euthynnus affinis)、34尾鲣(Katsuwonus pelamis)和40尾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为对象,采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以及多元统计分析,研究了3种金枪鱼类碳氮稳定同位素的基本特征和个体发育的食性转换规律,并比较了3种金枪鱼类的营养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度。结果表明:鲔、鲣和黄鳍金枪鱼的δ13C均值分别为(-17.83±0.15)‰、(-17.68±0.18)‰和(-18.05±0.24)‰;δ15N均值分别为(10.78±0.47)‰、(10.26±0.82)‰和(8.72±0.88)‰。Mann-Whitney U非参数检验表明,鲔与鲣之间的δ13C(P《0.01)和δ15N(P《0.05)差异显著,黄鳍金枪鱼与鲔或鲣之间的δ13C(P《0.01)和δ15N(P《0.01)间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鲔、鲣和黄鳍金枪鱼的叉长与δ15N值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表明随着3种金枪鱼的个体发育,食性发生转化,其摄食的饵料趋向于高营养级生物。营养生态位多度量指标均表明,黄鳍金枪鱼的营养生态位宽度最大,其次为鲣和鲔,表明黄鳍金枪鱼比鲔和鲣的营养多样性更高。鲔和鲣与黄鳍金枪鱼无营养生态位重叠,而鲣和鲔之间的营养生态位重叠度为0.19,表明两者存在一定的食性竞争。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