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家蚕血液性脓病的发生与防治



编号 zgly0001313503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家蚕血液性脓病的发生与防治

作者 吴强 

作者单位 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蚕技站 723000 

母体文献 蚕桑茶叶通讯 

年卷期 2006年03期

年份 2006 

分类号 S884 

关键词 核型多角体病毒  脓病  蚕血液  气象环境  消毒药  蚕室  发生与防治  液性  病虫害防治  温湿度 

文摘内容 血液性脓病是汉中市养蚕生产中最常见,危害最为严重的多发性蚕病之一,它具有发病率高、防治难度大、危害性严重等特点,对养蚕生产影响较大,在春、夏、秋均有发生,以夏、早、中秋蚕较多。1病症血液性脓病在各龄期均有发生,在养蚕生产中多发生于3龄以后,特别在5龄中期到老熟前后发病最为严重,潜伏期小蚕一般3~4天,大蚕4~6天。在生产上多出现高节蚕、起缩蚕、脓蚕、不眠蚕、斑蚕等,其典型症状为:体色乳白、体躯肿胀、体皮易破流脓、行动狂躁出现爬边等。病蚕初死时,随着脓汁大量流失,体壁贴于消化管上,外观呈暗绿色,不久,尸体开始腐败变黑发臭,严重时使蚕室有腐臭味。2传染途径及发病原因家蚕血液性脓病传播途径有两种,一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