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PEG模拟干旱胁迫下硅对紫花苜蓿萌发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编号 zgly0001565315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PEG模拟干旱胁迫下硅对紫花苜蓿萌发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作者 吴淼  刘信宝  丁立人  李志华 

作者单位 南京农业大学草业学院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母体文献 草地学报 

年卷期 2017年06期

年份 2017 

分类号 S541.9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干旱胁迫  硅肥  萌发  生理特性 

文摘内容 在已知硅能提高植物抗逆性的基础上,采用实验室发芽法研究PEG干旱模拟下,硅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ava L.‘Sadie7’)萌发及生理的影响。初步探讨硅肥对紫花苜蓿抗旱性的调控机制,以期筛选出有效提高紫花苜蓿抗旱性的适宜硅肥浓度。结果表明:在一定干旱程度和适宜硅浓度下,紫花苜蓿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胚根长有所提高,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增加,而丙二醛(MDA)含量降低。在10%PEG胁迫下,施用1.00mmol·L-1硅酸钾显著提高紫花苜蓿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当硅酸钾浓度达到2.50mmol·L-1时会抑制其发芽。在10%和15%PEG浓度下,1.00 mmol·L-1硅酸钾处理后胚根长显著(P<0.05)大于对照。在5%和10%PEG胁迫下,2.00mmol·L-1硅酸钾处理显著提高了紫花苜蓿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15%PEG浓度下,2.50mmol·L-1硅酸钾处理显著降低了幼苗丙二醛(MDA)含量,且提高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干旱胁迫程度不同,所适宜的能提高紫花苜蓿抗旱性的硅酸钾浓度不同。研究表明,硅从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开始就作用其生理生化过程,并且提高其抗逆性。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