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黑河中游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地面节肢动物对土壤盐渍化的响应



编号 zgly0001410513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黑河中游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地面节肢动物对土壤盐渍化的响应

作者 刘继亮  李锋瑞  牛瑞雪  刘七军  秦彧  刘长安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生态与农业研究室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临泽内陆河流域研究站 

母体文献 土壤学报 

年卷期 2011年06期

年份 2011 

分类号 S154.5 

关键词 黑河流域  土地利用变化  管理扰动  土壤盐渍化  地面节肢动物  多变量分析 

文摘内容 在甘肃河西走廊黑河中游荒漠绿洲过渡区,天然沙质草地被相继转变为农田和防风固沙人工林,但目前尚缺乏不同土地利用/管理方式下地面节肢动物群落对土壤盐渍化响应的系统研究。以天然沙质草地转变的人工梭梭灌木林、人工杨树林、人工樟子松林和农田为研究对象,以天然草地为对照,基于5种研究样地表层土壤盐分及其组成和地面节肢动物群落的观测数据,采用RDA(Redundancy analysis)排序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管理方式下地面节肢动物个体数量和类群丰富度对土壤盐分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主要结果为:(1)土地利用变化与管理措施相互作用驱动了地面节肢动物群落的演变过程,天然草地植被转变为人工林和农田20多年后,显著降低了地面节肢动物群落的数量而对类群丰富度无显著影响。(2)地面节肢动物群落的变化受土壤pH、Na+、Mg2+、Cl-离子的共同影响,其中土壤pH、Na+和Mg2+离子对动物群落变化的贡献率最大,是关键生态因子。(3)动物个体数量随土壤pH的增加而增加,随Mg2+、Cl-离子浓度的增加而下降。研究表明,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土壤盐分环境改变是驱动地面节肢动物群落演变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