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施肥和耕作方式对棕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编号 zgly0001478948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施肥和耕作方式对棕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作者 赵颖  周桦  马强  徐永刚  姜春明  宇万太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母体文献 土壤通报 

年卷期 2014年05期

年份 2014 

分类号 S154.36 

关键词 施肥  深松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文摘内容 以辽宁省昌图县主要粮食产区为研究对象,分析施肥(化肥、玉米秸秆和有机肥)和耕作方式(旋耕、深松和隔行深松)对棕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SMB-C、-N)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处理相比,施用化肥处理SMB-C、-N分别下降14.3%和13.3%,秸秆回田处理下降12.3%和12.2%,而施用有机肥则显著提高SMB-C、-N,幅度分别为31.7%和38.6%。说明施用化肥明显降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配施秸秆在短时期内无法缓解化肥施用对微生物生物量的抑制作用,而有机肥却能迅速缓解抑制作用,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深松(行行)和隔行深松作为保护性土壤耕作方式,与常规耕作(NPK处理)相比,显著提高了SMB-C、-N,其中深松提高幅度为56.8%和77.0%,隔行深松则为27.7%和36.1%。试验伊始,有机肥处理SMB-C/SOC(土壤有机碳)最高,达到1.57,至实验结束,深松处理最高,为2.15,其次为隔行深松处理。有机肥处理SMB-N/TN(土壤全氮)受年际影响上下波动,深松和隔行深松处理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态势。深松和隔行深松能有效保存土壤养分含量,特别是活性碳、氮库,是土壤肥力贫瘠地区推荐的土壤耕作方式,从人力和机械消耗角度而言,隔行深松更有利于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