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733244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水位下降对若尔盖泥炭地垂直剖面土壤甲烷产生及厌氧氧化潜势的影响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山地生态恢复与生物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若尔盖泥炭地定位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21,41(13)
页码
5317-5327
年份
2021
分类号
S154.1
关键词
甲烷产生
甲烷厌氧氧化
潜势
泥炭地
生物地球化学因子
文摘内容
泥炭地是主要的甲烷(CH_4)排放源,甲烷循环过程对水位变化响应敏感。研究选取两块具有水位差异的泥炭地土壤,通过厌氧培养实验探究水位变化对泥炭地甲烷产生和甲烷厌氧氧化(Methane Anaerobic Oxidation, AOM)潜势的影响,并分析影响其潜势大小的生物地球化学因子。结果显示,高水位泥炭地(0 cm)CH_4产生累积量为(0.89±0.01)μg/g,要显著高于低水位(-30 cm:(0.70±0.03)μg/g)泥炭地甲烷产生量,但低水位AOM累积量要显著高于高水位泥炭地(0 cm:(2829.93±35.99)μg/g),低水位泥炭地AOM量为(3588.06±24.78)μg/g。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甲烷产生潜势与含水量和DOC具有显著相关性,AOM潜势与含水量、pH、DOC具有显著相关性,含水量和DOC是影响若尔盖泥炭地甲烷产生及AOM潜势大小的重要因子。此外,发现高水位泥炭地甲烷产生潜势对温度升高的响应较为明显,特别是表层土壤(0—20 cm)。本研究明确了水位变化对若尔盖泥炭地甲烷产生及AOM潜势的影响特征,估算了全国泥炭地甲烷产生及AOM潜势的大小,以期为减缓全球气候变暖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