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大兴安岭南部温带山杨天然次生林不同生长阶段生物量及碳储量



编号 zgly0000790418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大兴安岭南部温带山杨天然次生林不同生长阶段生物量及碳储量

学科分类 220.2510;森林测计学

作者 史山丹  赵鹏武  周梅  杨小丹 

作者单位 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  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母体文献 生态环境学报 

年卷期 2012,21(3)

页码 428-433

年份 2012 

分类号 Q948 

关键词 山杨  天然次生林  龄组  生物量  碳储量 

文摘内容 基于内蒙古赛罕乌拉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山杨(Populus davidiana Dode)天然次生林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及过熟林生物量调查,探讨了不同龄组山杨天然次生林单株木、林分、林下植被和枯落物的生物量及群落碳储量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随林龄的增大,山杨天然次生林木和各器官生物量总体呈增加趋势,树干所占比例增加,中龄林增加尤为明显;林下植被层、枯落物层生物量随林龄增大呈增加趋势。群落总碳储量的空间分布序列是: 乔木层〉枯落物层〉林下植被层。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群落的碳储量分别为27.146 6、53.545 1、60.889 8、77.915 8、79.135 3t.hm-2,乔木层碳储量分别为22.206 5、47.215 7、52.056 3、68.445 3、68.773 1 t.hm-2,枯落物层和林下植被层碳储量平均值分别为5.814 4、2.172 7 t.hm-2。乔木层、枯落物层和林下植被层碳储量占总量的平均率分别为86.05%、10.39%和3.57%。研究认为山杨天然次生林群落碳储量随林龄增加的变化规律明显,碳汇潜力巨大;中龄林为碳储量增长迅速期,且持续较长一段时间,是林分管理的关键阶段;自然稀疏有利于促进林木生长,林分碳储量并未随林分密度下降而减小。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