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1801年以来河南尧山地区油松高温变化及影响机制



编号 zgly0001726101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1801年以来河南尧山地区油松高温变化及影响机制

作者 杨柳  李静茹  彭剑峰  霍嘉新  陈亮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黄河中下游数字地理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21,41(1)

页码 79-91

年份 2021 

分类号 P46 

关键词 尧山  油松  树木年轮  气候重建  平均最高气温 

文摘内容 基于建立的河南尧山地区油松树轮宽度标准年表,分析了油松径向生长与该地区气温、降水等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以及气温升高前后树木生长与平均最高气温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4—7月平均最高气温与树轮年表的相关系数高达-0.64,是该地区油松径向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气候变暖后树轮年表与9、10月份平均最高气温显著正相关,与2、3月降水显著正相关,与4—7月平均最高气温间的相关性较为稳定。因此,重建了尧山地区1801年来4—7月平均最高气温,其方差解释量达40%(调整自由度后为38.9%)。过去216年的高温重建历史中经历了6个较暖的时期:1801—1825,1845—1853,1876—1889,1922—1944,1957—1975,1996—2013年和5个较冷的时期:1826—1844,1854—1875,1890—1921,1945—1956,1978—1995年,其结果与过去伏牛山龙池曼地区5—7月温度重建序列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周期分析结果发现该地区4—7月平均最高气温变化存在着2—4年(ENSO周期)和35.23—48.47年的主要变化周期,小波分析发现在1920年前后气候由长周期变为短周期变化;空间相关分析显示重建的高温序列很好地代表了豫东平原地区的温度变化,同时也发现与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850 hPa上空的温度有非常高的正相关关系,表明豫东高温的波动可能与北太平洋海气振荡有关,这一研究结果为山区森林管理及平原区农业生产提供基础服务数据。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