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小鼠肠道组织结构在低温环境下的适应性调整



编号 zgly0001656963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小鼠肠道组织结构在低温环境下的适应性调整

作者 吕建伟  李小鹏  谢振丽  朱琨  谢志刚  徐兴军  王昌河 

作者单位 齐齐哈尔大学生命科学与农林学院  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18年23期

年份 2018 

分类号 Q958 

关键词 消化道形态  十二指肠  组织结构  低温适应 

文摘内容 对长期(3个月)处于低温条件下的小鼠各肠道组织结构的适应性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低温驯化后小鼠的体重(P<0.05)、消化道总长度(P<0.05)、小肠长度(P<0.01)和盲肠长度(P<0.05)显著增加,而十二指肠肠腔隙截面积未发生显著变化,提示小鼠的肠腔隙体积在低温环境下明显增加。同时,低温驯化小鼠十二指肠的肠道和肠壁组织截面积均显著降低(P<0.05),而其绒毛高则显著增加(P<0.001),提示其黏膜层厚度增加,而黏膜下层结构趋于萎缩,表明小鼠肠道组织的形态结构为应对低温条件已经产生了适应性调整,即通过增加消化道的长度和营养物质的吸收面积来增加食物摄取量、食物吸收速率和吸收效率等,进而满足低温条件下小鼠能量需求的增加。相比之下,低温鼠的胃大小、盲肠重量、大肠长度与重量、直肠组织结构均未产生显著变化,暗示这些肠道结构对外界温度变化的敏感性相对较低。研究结果表明,小型哺乳类主要通过增大消化道长度和吸收面积来提高其消化效率,通过改变消化道的形态和结构来提高消化和吸收效率,以便更好地去适应环境温度变化而导致的能量需求变化。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