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喀斯特城市地表水热通量的时空变化研究



编号 zgly0001708069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喀斯特城市地表水热通量的时空变化研究

作者 王修信  汤谷云  罗涟玲  孙涛  朱启疆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多源信息挖掘与安全重点实验室  北京师范大学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20年11期

年份 2020 

分类号 X16 

关键词 喀斯特城市  水热通量  METRIC模型  时空变化  植被覆盖变化 

文摘内容 针对我国西南地区桂林喀斯特城市近20多年来快速扩展所引发的热环境问题,改进METRIC模型使其适用于喀斯特城市实际状况,利用模型和1994—2015年5景Landsat遥感图像反演地表水热通量,分析通量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潜热通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水体、喀斯特山峰阳坡植被、地面植被、喀斯特山峰阴坡植被、建筑/道路和裸土、喀斯特山峰裸岩,显热通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喀斯特山峰裸岩和建筑/道路、裸土、喀斯特山峰阳坡植被、地面植被、喀斯特山峰阴坡植被、水体。水热通量随时间的变化受地表覆盖变化的影响,研究区波文比(显热通量与潜热通量比值)在1994年最高,达到1.62,2000年下降到1.24,之后逐渐升高至2015年的1.51。城市扩展过程出现的显热高值区和潜热低值区比例低于10%,其变化引发显热中低值区和潜热中高值区比例的变化,显热高值区最高比例在1994年(10.0%),2000年下降到5.4%,之后至2010年逐渐上升到9.4%,但2015年下降到7.1%,潜热低值区比例的变化趋势与显热高值区比例基本相同。植被覆盖度(Vegetation fraction,Pv)在0.1—0.8范围时对水热通量的影响相对更显著,Pv增加0.1,显热通量降低8—27 W/m~2,而潜热通量升高8—24 W/m~2。喀斯特山峰植被保护和城区地面绿化建设对喀斯特城市热环境的改善至关重要。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