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036309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ERIC—PCR分子杂交技术分析大熊猫肠道菌群结构
作者
鲁海峰
魏桂芳
李仲逵
李红
王爱善
顾建萍
金会宇
孙强
赵立平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微生物分子生态学与生态基因组学实验室
母体文献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年卷期
2005,17(2)
页码
81-84
年份
2005
分类号
Q959.838
S792.14
关键词
大熊猫
群结构
Southern杂交
技术分析
分子杂交
肠道菌
ERIC-PCR
微生物群落结构
DNA提取方法
肠道微生物区系
指纹图谱
DNA样品
群落结构特征
野生动物园
相似性指数
生态学技术
区系结构
健康状况
总DNA
结构比较
不同时期
文摘内容
目的了解大熊猫肠道微生物区系结构的相似性和稳定性, 并找出大熊猫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与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对上海动物园及上海野生动物园所饲养的3只大熊猫2次采集的粪便样品进行微生物群落总DNA的抽提, 并以此为模板获得反映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的ERIC—PCR和Southern杂交指纹图谱, 比较各DNA样品指纹图谱的相似性指数。结果除国庆(大熊猫)的第1次采集的样品(当时处于腹泻状态), 其他各DNA样品的ERIC-PCR及Southern杂交指纹图谱的相似性都达到85%~100%; 佳斯及川川(大熊猫)2个个体2次采集的样品之间ERIC指纹图谱的相似性分别为93%和87%, 而国庆腹泻时的样品与健康时的样品之间则为71%。结论大熊猫不同个体之间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比较相似, 而且同一个体在不同时期表现出比较高的稳定性, 但当个体的健康出现问题时肠道优势菌菌群结构有一定波动。所采用的DNA提取方法、ERIC—PCR和Southern杂交指纹图谱的高度重复性证明了之一分子生态学技术在大熊猫肠道微生物区系动态监测中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