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青藏高原高寒草原碳增贮潜力的初步研究



编号 zgly0001400269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青藏高原高寒草原碳增贮潜力的初步研究

作者 郭小伟  韩道瑞  张法伟  李以康  林丽  李婧  曹广民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母体文献 草地学报 

年卷期 2011年05期

年份 2011 

分类号 S812 

关键词 高寒草原  土地利用格局  土壤有机碳  系统碳储  增贮潜力 

文摘内容 青海省西部地区的高寒草原分为高寒草甸草原、高寒草原化草甸和高寒草原3种类型;按照草地利用现状,分为原生草地、退化草地和人工草地3种土地利用格局。以原生草地为参照,通过比较不同草地类型和土地利用格局草地碳贮现状,探索其碳的增贮潜力。结果表明:原生高寒草原、退化高寒草原、高寒草原化草甸、退化草原化草甸、高寒草甸草原、退化草甸草原和人工草地的土壤-植物系统中总有机碳贮量分别为45.07±0.68,30.41±0.5,84.21±0.61,66.11±0.62,98.85±0.11,80.02±0.22,43.77±0.16tC.hm-2,其中原生高寒草原与高寒草原化草甸、高寒草甸草原、退化高寒草原有机碳储量差异显著。对退化草地进行人工恢复,具有显著的碳增贮潜力,高寒草甸草原、高寒草原化草甸、高寒草原和人工草地的理论碳增贮潜力分别为18.82±0.51,18.15±0.15,14.65±0.78,1.29±0.21tC.hm-2。气候变化导致的青藏高原干暖化,对高寒草原有机碳贮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由高寒草甸草原和高寒草原化草甸向高寒草原的演替上。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