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中国-日本植物区系中的谱系地理间断及其形成机制



编号 zgly0001566000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中国-日本植物区系中的谱系地理间断及其形成机制

作者 叶俊伟  张阳  王晓娟 

作者单位 上海科技馆上海自然博物馆自然史研究中心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城市化生态过程与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 

母体文献 植物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17年09期

年份 2017 

分类号 Q948 

关键词 中国-日本植物区系  谱系地理间断  地质气候变化  适应性分化  扩散能力 

文摘内容 中国-日本植物区系极高的物种多样性是由多样的地形和气候条件、复杂的地质气候历史和海平面变化共同作用形成的。在揭示物种多样性形成和分化的驱动力时,谱系地理学是一个有效的手段。以往的谱系地理研究表明谱系地理间断,即不同基因谱系间的间断普遍存在。由西向东,7个普遍存在的谱系地理间断位置位于湄公河-怒江分水岭、田中-楷永线、四川盆地、105°E附近、第二三阶梯分界线、华北地区以及东海和朝鲜海峡。这些谱系地理间断的形成可归因于历史因素和生态因素,往往由地理隔离和环境隔离共同起作用。历史因素是地质事件和气候变化,主要包括青藏高原隆起,亚洲季风和内陆干旱的形成与增强,干旱带的重新增强以及第四纪的气候波动和海平面变化。生态因素是适应性分化,即不同环境中不同选择压力下形成的分化,适应性分化可阻碍不同种群间的基因流,形成谱系地理间断。不过,同一谱系地理间断并不是在所有植物中共享,因为不同植物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主要是扩散能力不同。最后,该文从分化时间的准确估计、地理隔离和环境隔离的相对贡献率以及比较谱系地理学的应用3个方面对未来谱系地理间断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