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杭州湾滨海湿地不同植被类型沉积物磷形态变化特征



编号 zgly0001433191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杭州湾滨海湿地不同植被类型沉积物磷形态变化特征

作者 梁威  邵学新  吴明  李文华  叶小齐  蒋科毅 

作者单位 国家林业局杭州湾湿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12年16期

年份 2012 

分类号 X173 

关键词 杭州湾  植被类型  磷形态 

文摘内容 研究了杭州湾滨海湿地不同植被类型下0—5 cm和10—20 cm沉积物总磷(TP)、无机磷(IP)、有机磷(OP)及其形态变化特征,揭示湿地植被演替对沉积物磷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沉积物TP,互花米草(MC)显著高于其他植被类型。在IP中,可溶性松散态磷(Soluble and loosely bound P,SL-Pi)含量光滩(CK)最小、MC最大;还原态可溶性磷(Reductant soluble P,RS-Pi)含量芦苇(LW)和MC显著高于CK和海三棱藨草(BC);钙磷(Ca-Pi)含量CK和BC显著大于LW和MC。在OP中,活性有机磷(Labile Po,L-Po)含量最低、中等活性有机磷(Moderately labile Po,ML-Po)含量最高、非活性有机磷(Nonlabile Po,NL-Po)处于中间水平。IP是磷素的主要形态、占TP的74%—89%,而Ca-Pi又是IP的主要形态、于湿地沉积物淤积初期通过吸附沉淀作用存留。杭州湾湿地植被自然演替过程中不同植物生物量积累和营养物质循环过程的变化导致沉积物中磷形态的差异。植被演替初期,BC显著改变0—5 cm沉积物磷形态,对10—20 cm沉积物无显著影响;植物演替后期的LW和MC促使0—5 cm沉积物有机磷快速积累、10—20 cm沉积物有机磷小幅增加,同时促进Ca-Pi向可溶性、活性态磷转变。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