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8.4ka以来纳木错湖芯介形类组合的环境变化意义



编号 zgly0001586869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8.4ka以来纳木错湖芯介形类组合的环境变化意义

作者 谢曼平  朱立平  彭萍  甄晓林  汪勇  鞠建廷  A.Schwalb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InstitutfürUmweltgeologic  TechnischeUniversitt  Braunschweig  Germany 

母体文献 地理学报 

年卷期 2008年09期

年份 2008 

分类号 P343.3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纳木错  介形类  环境变化  湖芯 

文摘内容 对青藏高原中南部纳木错长332cm的NMLC1孔湖芯研究发现,沉积物的介形类动物群计有6属15种。介形类属种生态特征和组合变化分析表明这些介形类对环境条件具有敏感性,其组合能够很好地反映过去环境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8.4ka以来具有三个不同的环境变化时期:早期在8400~6800 a BP,湖泊由浅向深发展,环境具有相对冷湿的特征;中期在6800~2500 a BP,湖泊深度逐渐加大,环境经历了暖湿—冷湿—冷干的变化,其中由冷湿向冷干的转化奠定了纳木错现今环境条件的基础;晚期在2500~0 a BP,湖泊深度继续增加,这个时期的较早阶段,继续保持了前一时期的冷干特点,但湖水盐度可能开始增加,较晚阶段的冷干化加剧,陆面流水的活跃性大大降低。研究发现,纳木错NMLC1钻孔介形类黑色壳体的高峰值与介形类的最大生产量相一致,并且与沉积水动力条件增强相适应,指示了这些黑壳的产生与介形类的大量繁殖处于同一阶段,并且主要为异地搬运为主。钻孔中出现大量Candona幼虫壳体,其原因可能与沉积环境的水动力条件迅速改变有关。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