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竹卵圆蝽的研究: Ⅰ生物学特性



编号 zgly0000037115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竹卵圆蝽的研究: Ⅰ生物学特性

学科分类 220.30;森林保护学

作者 徐天森  林四四  吕若清 

作者单位 中国林科院亚林所 

母体文献 林业科学研究;北京 

年卷期 1988, 1(6)

页码 633~640

年份 1988 

分类号 S763.56 

关键词 竹类害虫  卵圆蝽  生物学特性  形态特征  毛竹  枝干害虫 

文摘内容 竹卵圆蝽 〔Hippota dorsalis(stal)〕是近几年发现的竹子的主要害虫
, 对竹林为害严重。在浙江省1984年该虫的发生面积只有13ha, 到1987年已
扩展到12900ha。毛竹枯死率可高达76%。该虫一年发生1代, 以2~4龄若虫在
枯枝落叶下越冬, 其中4龄若虫占95%以上。翌年4月上中旬, 当日均气温达
10℃以上时, 越冬若虫爬到竹秆, 群集取食。若虫爬到竹秆的数量和相对湿
度之间有紧密关系, 其直线回归方程为y=75.89-0.77x。当气温下降、刮风或
下雨时, 若虫将会再坠落地面, 隐蔽起来。五月末六月初出现成虫。成虫有
假死习性。羽化成虫经15~35d的补充营养后开始交尾。雌雄成虫均具有多次
交尾习性。产卵于新竹的叶背, 每雌产卵30~60粒。卵发育起点温度和积温
分别为20.3℃和39.2(日)度。若虫5龄, 1龄若虫不取食。雌成虫寿命70余天
。图4表3参3(曦)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