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323261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野生羌活种子休眠机理及破除休眠技术研究
作者单位
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
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 甘肃兰州730070
甘肃兰州730070
中科院西北水保所
陕西杨陵712100
母体文献
草地学报
年卷期
2007年06期
年份
2007
分类号
S567.239
关键词
野生羌活
休眠
破除休眠
胚后熟
激素处理
变温处理
层积处理
文摘内容
由于植被的破坏、生境破碎化以及经济利益的驱动,高寒区野生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和宽叶羌活(N.forbesii)野生种群受到严重破坏,而繁殖率极低则是制约人工驯化栽培的主要障碍。通过野外调查、室内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野生羌活种子休眠特性及破除休眠的技术,结果表明:羌活种子具有胚后熟特性,休眠期8-10个月,需要胚的后发育才能解除休眠;秋季采收的羌活种子,无胚或呈原胚状态,不具备发芽能力,需要后熟,解除休眠的技术为流水冲洗,将种子内的ABA含量降低到可以萌发的程度;用赤霉素或赤霉素与细胞分裂素混合处理种子,可提前萌发,提高发芽率;变温(15~25℃/2~5℃)层积,可缩短解除休眠时间,层积前期暖温可加速胚的发育,低温是萌发成苗的必要条件;经过2-3个月的暖温和低温层积,种子萌发率提高到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