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733754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晋西北丘陵风沙区不同林龄人工柠条生长与繁殖动态特征
作者单位
山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临泽内陆河流域研究站
母体文献
应用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21,32(06)
页码
2079-2088
年份
2021
分类号
S793.3
关键词
柠条
生长
繁殖
生理
土壤含水量
文摘内容
晋西北丘陵风沙区生态环境脆弱,是我国风沙活动危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本文以晋西北典型丘陵风沙区0(撂荒地)、6、12、18、40和50年生人工柠条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林龄柠条的土壤含水量、地上和地下生物量、个体形态特征、生长繁殖及光合生理特征,研究0~50年长时间序列人工柠条的生长和繁殖动态特征。结果表明:人工柠条林土壤水分变化与柠条林龄密切相关。6年生柠条的土壤水分较低,6~18年生柠条由于冠幅增加,降低了近地表的风速和太阳辐射,减少了土壤水分的蒸发,土壤水分呈上升趋势,18~50年生柠条的生物量快速积累,植物蒸腾量和根系对水分的吸收量大幅度增加,土壤水分不断降低,到50年则下降至最低水平(11.1%);6~18年生人工柠条以地下根系生长为主,18~40年生柠条以地上部生长为主,40年生柠条的生物量维持在较高水平,冠幅和株高达到最高,生长状态达到最佳,40~50年生柠条的冠幅和株高显著降低,生长进入衰退期;柠条的光合能力(叶绿素a、b,类胡萝卜素和总叶绿素含量)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逐渐下降,尤其在18年后显著下降;柠条种子的数量和质量从6年生到40年生不断上升,40年生达到最大;与6~12年生柠条相比,30~40年生柠条能产生更多个体质量小的种子。萌发试验表明,在相同年限,柠条的小种子比大种子的萌发速率更高,表明柠条繁殖策略有从前期(6~12年生)K策略向后期(30~40年生)r策略转化的趋势,而从50年生开始,柠条种子数量和质量显著下降,人工柠条的生长和繁殖出现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