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基于树轮火疤塔河蒙克山樟子松林火灾的频度分析



编号 zgly0001390144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基于树轮火疤塔河蒙克山樟子松林火灾的频度分析

作者 胡海清  赵致奎  王晓春  张远东 

作者单位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10年23期

年份 2010 

分类号 S762 

关键词 大兴安岭  火疤  樟子松  树木年轮  火历史 

文摘内容 大兴安岭地区是我国重要林区,又是林火的多发区,林火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干扰因子,对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动态都有重要影响。樟子松为欧洲赤松的一个变种,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地区。近年来,频繁的森林火灾造成樟子松林大面积减少。因此,重建大兴安岭樟子松林火历史,掌握樟子松林火灾规律已显得十分迫切。在大兴安岭北部塔河县蒙克山林场采集了11棵樟子松火疤圆盘,利用树木年轮年代学方法重建了大兴安岭北部塔河县蒙克山樟子松林的火灾历史,获得1个以树轮年代学为基础的樟子松火疤年表。利用火历史分析软件得到蒙克山樟子松林火灾间隔期和轮回期分别为24.8a和33a。由火疤年表得到的蒙克山樟子松林火灾历史大致可分为3个历史时期:满清中期(1723-1859年)、清末民国时期(1860-1949年)和建国后(1950年至今)。41个火疤记录中早早材火(E)所占比例最大,占全部火疤数目的61%,晚材火(A)、未确定火(U)和休眠季节火(D)则相对较少。大区域性火灾事件平均间隔期为32.5a,最大火灾间隔期为61a。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大兴安岭地区寒温带针叶林火灾历史的时间和空间格局及其之间的联系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