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218898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果梅黑痣病的发生与防治
作者
杨善锦
作者单位
永泰县城峰镇农技站!350700
母体文献
福建果树
年卷期
2000年03期
年份
2000
分类号
S436.629
关键词
黑痣病
果梅
分生孢子
可湿性粉剂
最适温度
抗病品种
发生规律
综合防治措施
孢子萌发
发生与防治
文摘内容
果梅黑痣病又名黑星病、疮痂病、黑点病 ,果农俗称“麻点病” ,是果梅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种严重病害。1 发生规律 此病主要为害果梅的果实和枝条 ,病害流行时也侵染叶柄和叶脉。果实感病后多在果蒂周围至果肩部形成暗绿色圆形小点 ,其后逐渐扩大至直径 1~ 3mm的圆斑。果实着色时病斑变为紫色或黑色。病斑密集时 ,可相互聚合成片 ,当病斑下层组织木栓化 ,而果肉仍继续生长时 ,病果龟裂。受害严重的果实 ,外观极为难看 ,品质显著变劣 ,不能加工脆梅 ,商品价值降低一半以上。黑痣病的病源菌为嗜果枝孢菌 ,属半知菌亚门。病菌只形成分生孢子。发育最适温度为 2 4~ 2 5℃ ,分生孢子在干燥状态下能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