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黄河三角洲南部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编号 zgly0000821750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黄河三角洲南部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作者 冷宇  刘一霆  刘霜  张洪亮  张爱君  刘旭东 

作者单位 山东省海洋生态环境与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 

母体文献 生态学杂志 

年卷期 2013(11)

页码 3054-3062

年份 2013 

分类号 Q178.53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黄河口  群落特征  潮间带  空间分布 

文摘内容 于2004--2010年5和8月对黄河口三角洲南部小岛河口潮间带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调查, 共采集到潮间带生物89种, 以多毛类、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为主, 分别占总种数的34.8%、29.2%和27.0%; 高潮带优势种主要为天津厚蟹(Helicetientsinensis)、日本大眼蟹(Macrophthalmusjaponicas), 中、低潮带的主要优势种主要为光滑河蓝蛤(Potamocorbulalaevis)、泥螺(Bullactaexarata)、托氏虫昌螺(Umboniumthomasi)和四角蛤蜊(MactraveseFifoF-mis)。Shannon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历年来平均值分别为1.46、1.15和0.66, 其中Shannon多样性指数及Pielou均匀度指数近年来有所上升。物种分布存在明显的分潮带现象, 而年际间并无显著变化, 这也与聚类分析的结果相吻合。分析发现, 自2005年建设堤坝之后, 由于高潮带生境条件发生了变化, 高潮带生物资源量明显升高。与历史资料相比, 调查区域内优势种类变化不大, 但多毛类占据了更大的比重, 这也与调查区域内人为干扰、部分生态环境变化等有关。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