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基于MaxEnt模型的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蓝马鸡栖息地适宜性评价



编号 zgly0001717143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基于MaxEnt模型的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蓝马鸡栖息地适宜性评价

作者 杨楠  马东源  钟雪  杨孔  周志强  周华龙  周材权  王彬 

作者单位 西南民族大学青藏高原研究院  西南民族大学青藏高原生态畜牧业协同创新中心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西华师范大学生态研究院西南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20年19期

年份 2020 

分类号 Q958 

关键词 蓝马鸡  栖息地评价  MaxEnt模型  王朗保护区 

文摘内容 明确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空间分布格局和影响因子,是有效的栖息地管理和物种保护的基础。基于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2001至2018年间的野外调查记录,首次使用MaxEnt模型对蓝马鸡(Crossoptilon auritum)栖息地适宜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显示:(1)地形特征和极端时期的气候是影响蓝马鸡栖息地适宜性的主要环境因子,年最低温高于-14.4℃、海拔约2430—3100 m、坡度小于40°、靠近河流且最干月降水低于4.4 mm的区域属于蓝马鸡的适宜栖息地;(2)保护区内共有蓝马鸡栖息地102.28 km~2,约占保护区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其中适宜栖息地面积59.41 km~2,次适宜栖息地面积42.87 km~2,为该物种提供了面积巨大且连通性极好的栖息地;(3)在不适宜蓝马鸡分布的区域,海拔过高和最干月降水量较大是限制其栖息地适宜性的主要环境因子。目前保护区内主要的人为干扰类型是牦牛和马匹的放牧活动,并且放牧强度和区域有扩大趋势,潜在威胁着蓝马鸡种群及其栖息地。因此,基于模型结果和野外调查,为避免保护区内蓝马鸡栖息地的退化和破碎化,提出了控制放牧数量和面积、增强对放牧人员的宣传教育以及定期监测河流水质的保护建议,以期促进蓝马鸡的种群和栖息地保护。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