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喀斯特峰丛洼地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变化及其对干扰的响应



编号 zgly0001370983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喀斯特峰丛洼地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变化及其对干扰的响应

作者 欧阳资文  彭晚霞  宋同清  曾馥平  王克林  关欣  吴海勇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生态实验站  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  南京农业大学茶学研究所 

母体文献 应用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09年06期

年份 2009 

分类号 S153.6 

关键词 干扰  土壤有机质  空间变化  喀斯特峰丛洼地 

文摘内容 通过网格(10m×10m)取样,运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喀斯特峰丛洼地4类典型干扰区表层土壤(0~20cm)有机质的空间变异、分布,及其生态学过程和机制.结果表明:随着干扰强度降低,植被由农作物(Ⅰ)—人工林(Ⅱ)—次生林(Ⅲ)—原生林(Ⅳ)顺向演替,土壤有机质逐步提高,且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4类干扰区均具有良好的空间自相关性,不同干扰区空间变异特征不同,除Ⅲ类干扰区土壤有机质半变异函数优化符合指数模型外,其他3类干扰区均符合高斯模型;Ⅰ类区土壤有机质的空间自相关呈中等程度,C0/(C0+C)值达26.5%,其他3类干扰区C0/(C0+C)值在9.0%~22.6%,呈强烈的空间相关性;由于人类干扰强烈,Ⅰ和Ⅱ类区呈低能量匀质状态,变程及空间自相关范围较大,Ⅳ类区植被覆盖率较高,变程也较大;Ⅲ类区干扰强度中等,植被类型多且分布不均,变程最小;Ⅱ和Ⅳ类区的分维数(D)值较小,土壤有机质的空间依赖性较强;而Ⅰ和Ⅲ类区D值较大,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的随机变异较大;Ⅰ和Ⅱ类区土壤有机质呈单峰分布,Ⅲ类区土壤有机质呈凹型分布,Ⅳ类区呈凸型分布.减少干扰是喀斯特峰丛洼地脆弱生态系统土壤质量改善、植被迅速恢复及生态重建的重要保障.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