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自然恢复序列梯度上退耕地土壤容重变化及其蓄水性能效应



编号 zgly0001648543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自然恢复序列梯度上退耕地土壤容重变化及其蓄水性能效应

作者 焦梦妍  从怀军  姚静  杜好田 

作者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 

母体文献 水土保持学报 

年卷期 2018年05期

年份 2018 

分类号 S152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自然恢复  退耕地  土壤容重  土壤蓄水性能 

文摘内容 为了探索黄土丘陵区退耕地植被自然恢复对土壤水分环境的影响,以延安市安塞区5个植被自然恢复阶段(10,20,30,40,50年)退耕地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法研究不同演替阶段土壤理性特征的变化、土壤蓄水性能及其影响。结果表明:陕北黄土丘陵区弃耕地在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中,同一演替阶段不同土层,其表层(0—20cm)土壤容重均小于下层(20—40cm)土壤容重。不同演替阶段表层土壤容重总体表现为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其土壤容重在30年的植被自然恢复期降到最低值,说明植被恢复导致表层土壤容重变小,表层土壤总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在30年自然恢复期达到峰值,而土壤毛管孔隙度变化趋势为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再增大。不同演替阶段表层土壤饱和蓄水量、滞留蓄水量均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在30年自然恢复期其蓄水量达到峰值。土壤物理特征的变化趋势为土壤容重大,土壤粗砂粒含量增加,毛管孔隙度增大,非毛管孔隙度减小,土壤蓄水量降低;土壤容重减小,土壤细砂粒、粉黏粒含量增加,毛管孔隙度减小,非毛管孔隙度增大,土壤蓄水量增大。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