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不同苜蓿品种再生特性的研究



编号 zgly0000517347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不同苜蓿品种再生特性的研究

作者 黄迎新  周道玮  岳秀泉  武讳  闫修民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东北师范大学草地科学研究所植被生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母体文献 草业学报 

年卷期 2007,16(6)

页码 14-22

年份 2007 

分类号 S551.701  Q944.31 

关键词 苜蓿  刈割  再生特性  形态发育 

文摘内容 对4个苜蓿品种进行不同频次的刈割处理,结果表明,在我国北方地区,黄花苜蓿和杂花苜蓿每年适合刈割2次,此时,地上生物量和粗蛋白质产量均达到最大值;而紫花苜蓿刈割2或3次均可,地上生物量和粗蛋白质产量在刈割2和3次之间差别不大,但明显高于刈割1和4次处理;不同苜蓿品种的粗蛋白质含量与形态发育阶段之间均呈极显著的二次相关,均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此外,通常认为的黄花苜蓿比紫花苜蓿粗蛋白质含量高,并非是由物种的差异引起的,而主要是由收获时生育阶段的差异引起的。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