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河西绿洲区大棚甘蓝产量、品质和养分吸收对不同水肥组合的响应



编号 zgly0001648563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河西绿洲区大棚甘蓝产量、品质和养分吸收对不同水肥组合的响应

作者 马彦霞  张玉鑫  王晓巍 

作者单位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母体文献 水土保持学报 

年卷期 2018年05期

年份 2018 

分类号 S626  S635 

关键词 河西走廊  绿洲灌区  塑料大棚  结球甘蓝  农艺性状  品质  水肥耦合 

文摘内容 为探明河西绿洲区塑料大棚甘蓝适宜的水肥管理模式,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设定3个施肥量(F1:N、P2O5、K2O含量为320,160,210kg/hm2;F2:N、P2O5、K2O含量为260,120,157.5kg/hm2,F3:N、P2O5、K2O含量为200,80,105kg/hm2)和2个灌水频率(H1:6d/次,H2:9d/次),共6个处理,分析甘蓝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和叶球养分吸收及水肥利用效率对不同施肥量和灌水频率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H1处理水平下叶球全氮、磷、钾含量随施肥量增加逐渐升高,H2处理水平下氮、磷含量随施肥量增加先升高后降低,而钾含量却在随施肥量增加逐渐升高,同一灌水条件下肥料偏生产力随施肥量的减少而升高;同一施肥水平下,叶球中的全氮、磷、钾含量及吸收量高灌水频率大于低灌水频率处理,而肥料偏生产力的变化则相反。水肥耦合作用下,甘蓝叶球纵横径、生物产量和干物质量均H2F1处理最高,叶球紧实度、干鲜重比、单球重、经济产量和经济系数均H2F2最大,而叶球中心柱长和帮叶比H2F3处理最小。灌溉频率和施肥量对甘蓝叶球品质影响显著,且两因素的交互作用达到显著水平,其中硝酸盐含量H1F1最高、可溶性糖含量H2F1最高、Vc含量H2F2处理最大。水肥耦合后全氮和全磷含量及两者吸收量均以H2F2最大,全钾及吸收量H2F1最高。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水分利用效率也逐渐升高,H2F1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综合分析表明,水肥耦合对河西绿洲区塑料大棚甘蓝叶球的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和养分吸收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显著,且灌溉频率的影响大于施肥量。H2F2处理(灌水频率9d/次,施肥量N、P2O5、K2O为260,120,157.5kg/hm2)是河西绿洲区塑料大棚甘蓝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养分吸收以及水肥利用效率方面最佳的水肥组合模式。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